簡陋的廚房裡,亮著微弱的燈光,黃偈要趕在孩子們來之前,先備妥今天上課的法式甜點材料。今年25歲的他,去年收掉在台北的甜點店後,搬到台東帶著一群孩子們製作法式甜點。

說起他與甜點相遇的時刻,是高中失戀的那年,他做了人生中第一個蘋果派,小小的派分切成好幾塊,同學們每個人只吃一口,卻露出了萬分幸福的表情,「那一個瞬間,我就覺得:『啊!就是這個東西了!』」甜點治癒了失戀脆弱的心情,從那一刻起,「甜點」這位新情人陪伴著他直到現在。
21歲從法國留學歸國後,黃偈開始籌備開店,身兼老闆和甜點師的重任,讓當初那份熱愛甜點的快樂,漸漸不復存在,「難道我現在沒有更重要的事情想要做嗎?」他探尋內心深處的解答,他想起曾在心裡許下的願望,「如果我將來在甜點這個領域做出一個成績,我一定要回饋給社會!」

2018年的聖誕節,黃偈製作200份的甜點寄送到「孩子的書屋」,想給特殊境遇家庭的孩子們,過上一個難忘的聖誕節,「那時候公關就問我,可不可以到台東教他們做甜點?」這份邀請,牽起了黃偈搬到台東的緣分。

「我一開始很想開一間公益型甜點店,但是過了一兩個月之後,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感受不到孩子們對甜點的喜愛,黃偈像是洩了氣的皮球,想哭的念頭常浮上心頭,「我非常非常懷疑自己,我到底是來幹嘛的?」他用手托著下巴,回想起初來台東時,那個懷抱遠大目標的自己。

「他們從來不會下課之後,過來跟我說聲謝謝,我很少遇到這種情況是一點回饋都沒有。」最大的一次爭吵是孩子們忘記約定的上課時間,黃偈撲了空而大發雷霆,最後只好請出書屋的老師,出面化解誤會。
黃偈這才了解,甜點僅是一座橋梁,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我真正在做的事情不是教這個動作,而是陪伴。」孩子們想要的是快樂,需要的是陪伴,「他雖然沒有很老,但很像阿伯,很愛碎碎念,但還是很愛我們。」甜點課學生陳婉婷靦腆地道出內心的感受。

「我想用我的專業跟這個世界有所連結,我想繼續用甜點為這個社會付出。」話說的堅定,就如他當初默默許下的承諾。(撰文:凃湘羚、攝影:賴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