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後一期的壹週刊封面,是給讀者的一封情書,也是告別信。19年來,壹週刊出版很多新聞,有成功、有失敗,唯一不變的是,我們一直想做出最好的新聞故事來回報讀者。
我們找了一些壹週刊的前同事,來爆壹週刊自己的料,讓大家了解壹週刊為什麼會變成壹週刊?19年,秘密當然不只19個,但願壹週刊不畏權勢、力求傳真的精神永存。
口述/黃威勝(壹週刊資深攝影記者,現任壹週刊數位發展部經理)
整理/謝祝芬 照片/黃威勝
2006年台灣高鐵能否通車成為全國注目焦點,時任交通部長的郭瑤琪還用官位擔保同年10月一定全線通車。但同年3月,壹週刊獨家報導高鐵的技術規章還有15項open issue沒解決,想在10月全線通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高鐵原本否認,等本刊傳真會議資料給對方看,他們才又改口說有解決方案。後來,也證實高鐵未能如期通車,直到2007年初才真正通車。
就和壹週刊取得韓國瑜妻子李佳芬的房產資料一樣,當時,不只高鐵人員驚訝,很多讀者也都納悶壹週刊究竟有何通天本領,可以拿到高鐵內部會議資料?
說起來,很多讀者可能不會相信,其實,這份高鐵資料來自碎紙箱,且是一片片拼圖重塑而成。
當時,我與文字記者陳建勳(現任壹週刊數位發展部總監)接獲消息,指台灣高鐵的高層技術主管二十多人將在陽明山天籟溫泉會館召開祕密會議。我們前往現場,果然發現高鐵高層和幾位歐美工程師跑到溫泉會館去住了一夜,用餐時還特地從山下叫了紅酒送上去。
我們自然無法加入會議,耐心等到會議結束後,卻發現會議室的垃圾桶多了一些被碎紙機軋碎的紙片垃圾。究竟是什麼資料,需要現場立刻軋碎?基於好奇,也覺得其中必有貓膩,我們決定把這些碎片帶回公司,沒想到,這些碎片竟意外成為戳破台灣高鐵通車神話的重要證據。
至於碎片如何回復,那就是另外一個體力活了。為了拼圖,我大概在辦公室地上半蹲半跪一整天,才把一小片一小片的碎紙慢慢拼回去。
這19年當中,每逢壹週刊拿到資料,不想面對的人定會指稱是「內神通外鬼」「動用國家機器」等等。其實,壹週刊並無神力,亦不可能直達天聽,只是壹週刊多了想要追查事實的敏感度和態度,所以能拿到外界以為要通天本領才能取得的資料。
新聞連結:
更多壹週刊新聞
●〈壹週刊的19個祕密〉第0個祕密:6支82年的頂級紅酒【關門大輯】
●〈壹週刊的19個祕密〉我親手幫上百位女星喬過奶【關門大輯】
●〈壹週刊的19個祕密〉仁甫哥,我長得真的不抱歉!【關門大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