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社會裡,一群人莫名被綑綁,有的人放棄掙脫、有的人正面迎戰,在同婚專法決戰的今天,《壹週刊》精選過往訪問的同志人物,一起看他們的生命故事。

2004年5月某日晚間整點新聞,女主播正在播報一則新聞:「曾恕敏今天接受4位資深牧師的『封牧』,成為台灣第一位公開的同志牧師,立委蕭美琴特別到場支持,礙於世俗眼光,曾恕敏並不願面對鏡頭…。」
在基督教裡,封牧上新聞原是喜事一樁,未必名利雙收,至少聲名大噪,但對曾恕敏而言竟是噩運連連。新聞這一報不只家庭鬧革命,還讓他斷炊斷糧。同志身份使曾恕敏被全台教會列為黑名單、阻礙他對傳道的理想、沒了經濟收入。連當天按牧的4位資深牧師也遭殃,被長老教會總會記了申誡。這14年,絕少基督徒想與曾恕敏沾上邊,深怕自己成為教會的拒絕往來戶。
當年曾幫曾恕敏按牧的台灣神學院歷史學教授鄭仰恩就說:「早年的假日,我常受邀到中南部教會講道,這10多年來好閒,沒人敢邀請我啊!教會有壓力。」鄭仰恩說得委婉含蓄,說白了,就是攸關教會奉獻金多寡。一位神學院學生私下透露:「找支持曾牧師的這些人去講道,教友會反彈抗議。」聊起這些年處境,曾恕敏搖搖頭:「我當初根本沒想到,成為一個牧師,特別是同志牧師,付出代價那麼大。」
認識曾恕敏的人,習慣稱他「曾牧師」,即便仍有某些教會、教派始終不願承認他的牧師身分,卻無法否定他積極傳道的牧者精神。

無電梯的舊公寓,我們龜步爬到7樓,是一間頂樓加蓋的鐵皮屋。曾恕敏在這住了10多年,屋內陳設稱不上凌亂,就是有些骯髒。破舊傢俱沾滿厚厚灰塵;一張灰撲撲的雙人床平躺在地板,床角疊放幾件像久未清洗的棉被。特大號黑色垃圾袋綁在窗上用來遮陽。我指著冰箱旁30幾瓶果醬空罐,「你也吃太多草莓醬了!」曾恕敏尷尬摸著下巴,「我一天只吃2餐。那牌子最便宜啊!配吐司,要不就煮麵,放一把青菜。現在也適應這樣的生活,就是清貧簡單。」說好聽是清貧,其實全因收入不穩定,「我就打工,薪水大概1萬5、6,可以過活啦!」
1999年曾恕敏從台灣神學院畢業,便在甫成立的同光教會(同光同志長老教會)傳道。2004年封牧,受聘為同光教會牧師,直到2006年任期結束,曾恕敏未再接受續聘,「你無法想像,當我離開同光教會,真的找不到任何一間教會去牧會。我是神學院畢業,專長是神學,根本找不到工作。哎!我曾想過,如果當初不要公開性傾向,那我現在不管在哪,都很安全。」身為同志牧師,曾恕敏一直在夾縫中求生存,他被主流意識所迫,更被教會派系狠鬥。

以曾恕敏作為紀錄片題材之一的《牧者》導演盧盈良就說:「曾牧師性格中最堅不可破的,是他的固執。固執也是他的優點。我記得2016年拍攝期間,他突然失聯一個多月,到處問都找不到他。某天,他突然傳line交代後事,我驚覺有異,趕赴他家途中我一直打電話,打到他接,我什麼都沒講,只叫他下樓開門,見到的第一眼他好憔悴,瘦到不成人形。我不認為他是軟弱的,他真的苦太久,加上他和家人的關係,也為這些因素撕裂惡化,種種壓力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
訪談接近尾聲,陽光從窗外流進來,曾恕敏起身拉上窗簾,孱弱的身體逆著光。明明是暖陽,背影卻蕭瑟冷寂。他的生命樂章,不是一首愉悅的舞曲,而是多舛的哀歌,音符仍在五線譜上竄動,並未停歇。(撰文:許家峻 攝影:楊弘熙、林玉偉、蘇立坤)
看更多原文請點這:
〈孤鳥牧師2〉遭繼母虐待偷窺 他在教會找到依歸【壹點就報】
〈孤鳥牧師3〉學弟排擠控騷擾 老師力挺他有受教權【壹點就報】
